沟通的艺术:如何通过有效交流提升身心健康
# 沟通这门“艺术”,怎么就把我整得“身心俱疲”了呢?
咱就是说,人生在世,谁还没个“社恐”和“社牛”交替发作的时候呢?本来想着翻开《沟通的艺术:如何通过有效交流提升身心健康》这本书,能瞬间变身沟通达人,从此在社交场上横着走,可事实却给了我一记响亮的“耳光”。
书里开篇就讲,沟通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桥梁,能让我们的生活像加了特效一样,duang duang 地顺畅起来。我当时就信了,还热血沸腾地准备大干一场,把之前那些因为沟通不畅而憋在心里的话,都像机关枪扫射一样说出来。
那天在公司,我瞅准了一个机会,准备跟领导来一场“推心置腹”的深度沟通。按照书里教的,要坦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,还要注意倾听对方的意见。我深吸一口气,鼓起勇气说:“领导啊,我觉得最近这项目推进得有点慢,咱是不是可以调整一下策略,就像您平时教导我们要有创新思维,咱能不能换个角度想想办法?”说完我心里还美滋滋的,觉得自己这话说得那叫一个漂亮,既指出了问题,又给足了领导面子。
结果领导眉头一皱,慢悠悠地说:“你觉得慢?那你说说具体怎么调整?还有,你考虑过其他部门的配合度吗?”我当时就懵了,心里想着:“书里没教我这时候怎么回答啊!”支支吾吾了半天,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,最后只能灰溜溜地走了。后来同事偷偷跟我说:“你可真行,当着领导的面说项目慢,这不等于打他脸嘛!”我这才反应过来,敢情我这沟通技巧用错了地方,活生生把好好的交流变成了“挑衅”。
回到家,我决定在家人身上找找自信。晚上吃饭的时候,我看着老妈做的一桌子菜,想着要表达一下感激之情。我满脸堆笑地说:“妈,您这手艺真是越来越好了,这菜做得跟饭店大厨有一拼啊!不过,我觉得要是这盐再少放点,就更完美了。”我本以为老妈会开心地接受我的赞美,顺便夸我会提意见。没想到老妈脸一沉,说:“哟,现在会挑刺儿了是吧?嫌我做得不好,那你自己做啊!”我瞬间觉得自己像个泄了气的皮球,怎么好好的赞美又变成“挑刺”了呢?
看来这书里的沟通艺术,到我这儿就像水土不服一样,完全发挥不出作用。我就纳了闷儿了,书里讲的那些理论,什么非暴力沟通,要先描述事实,再表达感受,最后提出请求,听起来头头是道,怎么一到实际生活中,就全变味儿了呢?
我就不信邪,继续钻研。书里还说,沟通要注意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。于是我又开始练习,走路的时候都对着镜子练微笑,那笑容,简直比哭还难看。有一次在电梯里,我看到邻居,想起要保持微笑,就咧着嘴跟人家打招呼。结果邻居看我的眼神就像见了鬼一样,匆匆出了电梯,还回头看了我好几眼。我这才意识到,自己笑得太夸张,估计把人家给吓到了。
经过这一系列的“折腾”,我深刻体会到,这沟通的艺术可不是那么容易掌握的。它就像一个调皮的小精灵,一会儿在你眼前晃悠,让你觉得自己马上就能抓住它;一会儿又跑得无影无踪,把你丢在原地干着急。
不过呢,虽然这过程中闹了不少笑话,让我身心备受“折磨”,但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:沟通这事儿,光靠看书学理论可不行,还得在生活中不断实践,摸爬滚打,才能真正掌握其中的精髓。说不定哪天,我就能像武林高手一样,在沟通的江湖里游刃有余,到时候,看谁还能难倒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