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记叙文创作角度学习描写细节之法以红糖糯米粥为例
我这个人,向来对美食有着一种近乎偏执的热爱。尤其是那些看似平凡却能直击灵魂深处的家常菜,比如——红糖糯米粥。这玩意儿,说起来简单,不就是糯米、红糖、水搅和在一起煮熟嘛?可偏偏就是这么简单的组合,却能让我这种吃货为之疯狂。今天,我就打算从一个“高大上”的角度——记叙文创作,来聊聊这碗看似不起眼的红糖糯米粥,顺便调侃一下那些“故作高深”的写作技巧。
首先,我们要明确一点:描写细节,并不是让你像复读机一样,把看到的、听到的、闻到的、尝到的,一股脑儿全倒出来。那样只会让读者觉得你是个话唠,而不是个有思想的作家。比如说,你不能这样写:“我拿起勺子,舀了一勺红糖糯米粥,然后把它放进了嘴里。”拜托,这是在写流水账好吗?你得让读者感受到你的情感,感受到那碗粥的温度,以及它在你舌尖上跳舞的感觉。
所以,正确的打开方式应该是这样的:
“当那勺子轻轻舀起一汪晶莹剔透的糯米粥,仿佛是在盛起一捧月光。那月光中,还掺杂着红糖的暗红色,像是夜空中最温柔的星辰。而当你小心翼翼地将这勺‘星辰月光’送入口中,那种温润如玉的感觉,立刻就像一股暖流,缓缓地流淌过你的口腔,直达你的心田。那一刻,你仿佛置身于一片温暖的怀抱之中,所有的烦恼和疲惫,都在这温暖中烟消云散。”
看到没?这才是描写细节的正确姿势。不过,我得承认,我上面那段话,其实也是在瞎扯淡。因为,真正好吃的红糖糯米粥,根本不需要那么多花里胡哨的形容词。它的好,是那种朴实无华、直击人心的好。就像你奶奶做的饭,虽然看起来平平无奇,但每一口都充满了家的味道。
接下来,我们再来说说“对比”这个手法。很多写作教程都喜欢教你怎么通过对比来突出主题。比如说,你可以先写一碗难吃的红糖糯米粥,然后再写一碗好吃的,以此来衬托后者有多么美味。这种方法确实有效,但我个人更喜欢用一种“反对比”的手法。
比如说,你可以这样写:
“我曾经喝过一碗红糖糯米粥,那味道简直比屎还难吃。不是因为它真的像屎,而是因为它让我想起了屎。那种黏糊糊的口感,那种甜得发腻的味道,简直让人怀疑人生。但是,当我喝到我奶奶做的红糖糯米粥时,我才发现,原来世界上真的有比屎还难吃的东西——那就是别人做的红糖糯米粥。”
你看,我这不是在对比,而是在“反对比”。我故意把不好吃的粥形容得比屎还难吃,然后再把好吃的粥形容得比屎还难吃。这样一来,读者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反差感,从而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好粥的美味。
当然,除了对比和“反对比”,还有很多其他的写作手法可以用来描写红糖糯米粥。比如说,你可以用拟人化的手法,把糯米粥形容成一个可爱的小精灵;你可以用夸张的手法,把红糖的甜味形容得像蜜一样浓稠;你甚至可以用象征的手法,把红糖糯米粥比喻成人生中的某种美好。
但是,我要说的是,这些手法都只是工具而已。真正能让一篇文章打动人心的,不是那些花哨的技巧,而是你对食物的真诚热爱,以及你对生活的深刻感悟。如果你能把这种热爱和感悟融入到你的文字中,那么,无论你用什么手法,都能写出一篇动人的文章。
最后,我想说,红糖糯米粥之所以好吃,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味道,更是因为它所承载的记忆和情感。每当我喝到这碗粥,我就会想起我奶奶慈祥的笑容,想起她那双粗糙却温暖的手。那种感觉,是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无法形容的。
所以,与其绞尽脑汁地去学习各种写作技巧,不如先好好品尝一碗红糖糯米粥,用心去感受它的味道,再去记录下你的真实感受。记住,最动人的文字,永远都是那些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