腊八粥的香甜,是岁月给予的馈赠,提醒我们珍惜每一刻的美好时光。
# 腊八粥:岁月里的“甜蜜”自嘲
俗话说得好,“小孩小孩你别馋,过了腊八就是年”。腊八节一到,这年味儿就像被施了魔法的小精灵,开始在大街小巷里蹦跶起来。可对我来说,这腊八粥带来的可不只是年味儿,还有一堆让人哭笑不得的“回忆杀”。
我记得小时候,腊八节那天,家里就像被腊八粥的魔力笼罩了一样。奶奶在厨房里忙得像个旋转的陀螺,那口大锅里咕噜咕噜地翻滚着各种食材,仿佛一场食材的狂欢派对。红枣、桂圆、莲子、糯米等等,你方唱罢我登场,香气顺着烟囱飘出去,引得邻居家的小孩都在门口探头探脑。
我呢,就像个小跟班,围着奶奶转个不停,眼睛死死地盯着锅里,就盼着能早点喝上一口。奶奶笑着说:“急啥,心急可吃不了热豆腐,这腊八粥啊,得慢慢熬,才有滋味儿。”可我哪听得进去,一会儿问:“奶奶,好了没?”一会儿又伸手去拿勺子,差点没把自己烫个好歹。
好不容易腊八粥熬好了,那香味儿简直能把人的魂儿都勾走。奶奶给我盛了一大碗,我迫不及待地往嘴里送,结果烫得我上蹿下跳,嘴里还不停地“呼呼”吹气,那副狼狈样,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好笑。可即便如此,那香甜软糯的腊八粥还是让我欲罢不能,一碗下肚,还想再来一碗,小肚子吃得像个小皮球似的。
时光飞逝,我就像个被时间推着走的小木偶,不知不觉就长大了。长大以后的腊八节,可不像小时候那么无忧无虑了。
工作后的第一个腊八节,我在出租屋里,望着空荡荡的厨房,突然特别想念奶奶熬的腊八粥。于是,我决定自己动手,丰衣足食。我信心满满地跑到超市,像个即将上战场的战士,推着购物车在货架间横冲直撞,把红枣、桂圆、糯米等食材一股脑儿地扔进车里。结账的时候,收银员看着我那堆食材,眼神里似乎带着一丝疑惑,我却浑然不觉,心里还想着等会儿熬出的腊八粥肯定能和奶奶做的一样美味。
回到家,我撸起袖子,准备大干一场。我按照记忆中奶奶的步骤,先把食材泡上,然后就开始在厨房里折腾起来。可这理想很丰满,现实却很骨感。我淘米的时候,水放得太多,米都快被冲走了;切红枣的时候,差点切到手指,吓得我出了一身冷汗。
好不容易把食材都放进锅里,打开火,我就开始幻想着一会儿能喝到香甜可口的腊八粥,仿佛那美味已经在舌尖上跳舞了。结果,我在客厅里玩手机玩得太入迷,完全忘了厨房里还煮着东西。等我闻到一股焦糊味儿,像只受惊的兔子一样冲进厨房时,那锅腊八粥已经变成了“灾难现场”。锅里黑乎乎的一片,那股糊味儿熏得我眼泪直流。我看着这锅“黑暗料理”,欲哭无泪,心里不禁自嘲:“就我这厨艺,还想做出奶奶那样的腊八粥,简直是痴人说梦啊!”
这还不算完,我清理完“战场”,决定再重新做一次。这次我吸取了教训,时刻盯着锅,不敢有丝毫懈怠。可就在我以为大功告成,准备关火的时候,突然发现锅里的粥好像太稀了,完全没有那种浓稠的感觉。我这才想起,刚刚加水的时候好像加多了。没办法,我只能硬着头皮把这稀稀拉拉的粥盛出来,尝了一口,那味道简直难以形容,既没有奶奶熬的那种香甜,也没有腊八粥该有的软糯口感。我苦笑着对自己说:“得,这腊八粥算是被我毁得彻彻底底了,看来我和这腊八粥的缘分,还得再修炼修炼啊!”
不过,虽然这两次做腊八粥都以失败告终,但我心里却并没有太沮丧。毕竟,在这个过程中,我回忆起了小时候和奶奶在一起的点点滴滴,那些美好的时光就像这腊八粥的香气一样,萦绕在我的心头。
如今,每年的腊八节,我还是会尝试着做腊八粥,尽管每次的结果都不太尽如人意,但我却乐此不疲。也许,这就是生活吧,充满了各种意想不到的状况和小插曲。就像这腊八粥,虽然有时候会熬糊,有时候会太稀,但它所承载的那份对过去的怀念,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却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。
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,我们总是在忙碌地追逐着一些东西,却常常忽略了身边那些最珍贵的回忆和最简单的幸福。就像这腊八粥,它不仅仅是一碗香甜的粥,更是岁月给予我们的馈赠,提醒着我们要珍惜每一刻的美好时光,哪怕这些时光里充满了像我做腊八粥失败这样的小尴尬和小自嘲。
或许,若干年后,当我再回想起这些为了腊八粥而手忙脚乱、洋相百出的日子,心里会涌起更多的温暖和感慨。因为,这就是属于我的生活,有着独特的味道,有着无法替代的美好。